九月处于夏秋之交,气候温热潮湿,又正值开学季和中秋假期,短时间内学生聚集、人员流动较大,就容易给传染病“趁虚而入”的机会。因此,自贡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,重点关注以下传染性疾病。
一、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,俗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播速度快,对人群健康构成重大威胁。此外,流感具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,尤其是对老年人、婴幼儿、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。
预防措施: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、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,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;加强运动,合理饮食,提升自身免疫力;家里有人感冒,应及时就医,确诊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治疗或隔离,以免传染给幼儿。
二、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,特征性症状为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。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污染餐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。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发病,成年人也可见少数发病。
预防措施:各托幼机构、学校、工厂和企业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,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;易感儿童可接种麻腮风疫苗免疫预防;加强健康教育,提高居民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,肠道居民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
三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、EV71型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我市以夏秋季多发,以4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目前已有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,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,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;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,因病缺课登记制度、疫情报告、通风消毒等措施;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,发现孩子出现可疑症状,及时就医。
四、百日咳
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传染性极强。14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对象。临床典型症状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伴有“鸡鸣”样吸气性吼声。
预防措施:百日咳疫苗是我国免疫规划疫苗,也就是政府免费提供疫苗,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;幼托机构和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勤追踪登记、通风消毒等制度,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;家长保持儿童的房间通风,做好物品的消毒,带领儿童适当锻炼,提高免疫力,发现儿童有疑似症状后,及时就医。
五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多发于儿童,起病急、发病以分批出现全身性丘疹、水疱、结痂为主要临床特征,并发症以皮肤继发细菌感染为主,严重者也可发生肺炎、脑炎等。
预防措施: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,不要共用毛巾,勤晒衣被,多参加户外活动,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;出现疑似症状,及时就医;对一般易感者可进行水痘疫苗的注射, 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。
六、猴痘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2022年7月,世卫组织将猴痘疫情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今年8月,再次将猴痘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前期报道表明猴痘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近日,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,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,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,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(如呼吸道飞沫)、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。
预防措施: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(使用肥皂、香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后,用流动的水冲洗不低于20-30秒),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;提高自我警惕意识,猴痘存在潜伏期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患者,避免发生高危性行为,如果出现类似猴痘的症状,如发热、皮疹或不适,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相关行为史;出境旅游人员,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,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的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