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疾病预报

日期:2024-10-28 15:54     来源: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     科室:疾控一所      阅读:1289
字号:
分享:

  十一月正值秋冬交替,冷空气渐强,细菌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,市民容易受到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侵袭。结合疾病监测情况和既往经验,自贡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,在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,也要做好对流行性感冒、水痘、手足口病、流行性腮腺炎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、轮状病毒感染等当前季节高发性传染病的预防。

  流行性感冒 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、高热、头痛、软弱乏力等全身症状。

  建议: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;在做好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常通风,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;市民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产生抵抗力。

  水痘  水痘是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,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,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,比如咳嗽或喷嚏,直接接触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的衣物等进行传播。临床表现为轻微发热,局部皮肤分批出现丘疹、疱疹,然后形成结痂。

  建议:加强水痘防病知识宣传,倡导免疫空白的学生及时接种水痘疫苗,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到勤洗手,增强学生防病意识,以免出现交叉感染;学校每天做好晨检登记工作,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,隔离传染源,患病学生要在家隔离治疗,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;预防性对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开展消毒工作,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,要对出现病例的教室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活动场所进行重点消毒,消毒后应及时通风。

  手足口病  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,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,可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。大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

  建议:市民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避免孩子接触病人,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、进食前、如厕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;6月龄-5岁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,由于EV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的最常见病毒,接种该型疫苗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;学校、托幼机构应做好健康监测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
  流行性腮腺炎  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,儿童和青少年为高发人群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临床以腮腺肿胀为具体特征,起病较急,有发热、寒意、头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疼痛等,数小时至12天后,腮腺即显著肿大。

  建议:勤洗手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不随地吐痰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以切断传播途径。

 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  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如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,食用受污染的食物,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、粪便等。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,通常对症治疗1-2天即可痊愈。

  建议: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,勤洗手;对食品充分加热,对餐具进行消毒;如果出现呕吐、腹泻病人,应及时妥善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,病人患病期间应暂停上岗和上课,痊愈后方可去公共场所。

  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  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是引起的传染病,婴幼儿为易感人群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。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,呈渗透性腹泻病,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症状。

  建议:目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、最安全的预防方法,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。另外,市民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,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。


专题专栏

更多+